有些時候
同樣一件事情
不同個性的人
會用不同的態度面對
或者
同一件事情
但是發生的對象不同
也會用不同的方式處理
小孩用哭聲 表達心情
大人用大吼 表達情緒
不管是短暫的宣洩
或是壓抑已久的爆發
對於非當事者來說
是莫名
是不奈
是搖頭
很多時候
自己會想任性的什麼都不管
想遮住耳朵就遮住耳朵
想不面對就不面對
尤其對家人更是直接的表達
所以有種理所當然的態度(誤)
也會隨著時間的累積
改變對某些事情的看法與重視程度
有時候的任性
是一種撒嬌
一種企圖獲得重視的反應
但,除非是小朋友
否則無疑是最冒險的方式
生活中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多少總是會充斥著虛假的時候
工作上
如果發生了某些事情
會讓自己不開心
當下就會想要故意的放慢速度
或是故意的裝忙不處理
但僅限於當下幾分鐘
如果持續任性下去
那就要有心理準備了!
朋友間的相處
隨著時間的累積
不想勉強自己去拉攏或是配合
某些不感興趣的人事物
值得的「自己人」
無須太多
"開開心心、平平安安"的上下班
過自己認同的生活
也是一種平淡、幸福的選擇
PS.這篇躺在草稿匣半個多月了,也不太記得當初下這標題的初衷是什麼?
也許當時的心裡,想傳達的,是不管什麼人都有任性的權利;
但是自己必須要去承受帶來的結果。
有本事任性,就要有本事面對~
全站熱搜